《聯合早報》中文版9月10日報道:新加坡醫藥市場規模今年預計增長1.8%,達到18億元,未來五年預計每年復合增長4.5%,到2026年達到22億元。
以10年來看,新加坡的醫藥銷售預計每年復合增長4.9%,于2031年達到28億元。
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日前發布報告公布這些預測數據。報告說,醫藥領域是新加坡制造業日益重要的部分,新加坡有60個醫藥制造設施,多數由外國公司設立,包括許多以研發為主的公司。例如,法國制藥公司賽諾菲(Sanofi)、美國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英國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在本地不斷擴展業務,推出創新科技。
報告指出,除了跨國大企業,新加坡也擁有強勁的本地企業生態環境,在生物醫藥領域推動發展,例如研發抗癌細胞療法的Tessa Therapeutics和發展精準療法的Hummingbird Bioscience。
今年8月,生產阿斯利康(AstraZeneca)新冠肺炎疫苗原材料的中國公司藥明生物技術(WuXi Biologics)宣布在接下來10年注資14億美元(約20億新元),在新加坡設立研發與生產藥物設施,預計會創造1500個就業機會。公司計劃建造合同研發和生產中心,目標是在2026年增加12萬公升的生物制藥產能。
生產新冠肺炎疫苗的美國藥廠莫德納(Moderna)今年2月宣布在新加坡設立子公司,在新加坡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和治療藥物供應提供支持。莫德納也宣布計劃在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另設三家子公司。
報告說:“新加坡經濟對企業友好,加上政治穩定和在亞太地區的地理位置,是個有吸引力的醫藥制造地點?!?/p>
惠譽解決方案指出,新加坡是少數取得醫藥貿易盈余(positive trade balance)的國家之一。2020年新加坡出口醫藥總額89億美元,主要出口地點是瑞士、美國和中國;進口醫藥為36億美元,主要來自法國、美國和德國。新加坡作為一個轉口港,一些進口會重新出口。不過,新加坡每月的醫藥出口波動大,藥廠換批生產活性藥劑成分,或產品失去專利保護致使需求下降,都會導致制造產值變化。
根據貿工部的數據,去年新加坡醫藥領域產值大增87.4%,主要是因為生產的活性藥劑成分不同,以及生物產品產值更高。不過今年第二季醫藥產值同比下滑14.9%,同樣也是因為生產的活性藥劑成分不同。
發展創新醫藥產品是新加坡政府的長期宏愿,2019年6月,政府設立“實驗藥物發展中心”(Experimental Drug Development Centre),把科研局(A*STAR)旗下的醫藥研發和開發部門集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