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訊 醫藥市場或有新變化。
4月22日,廣東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擬以7.48億元向成都醫云科技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持有的廣東康愛多數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47.35%的股權。
此前,國務院明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售處方藥部分放開。在此背景下,以互聯網醫療為主的醫云科技“聯姻”康愛多,其中隱藏著什么樣的故事?
第五次出售股權,增值率493.49%
這已經是自2020年以來,太安堂第五次出售康愛多股權。此次轉讓后,太安堂持有康愛多30%股權,擁有47.35%股權的醫云科技將成為康愛多的實控人。去年7月太安堂就籌劃徹底出讓康愛多控股權,其公布擬向公司控股股東太安堂集團及相關產業投資機構出售持有的康愛多股權,出售比例不超過60%。
根據交易方案,太安堂向醫云科技出售其持有的康愛多47.35%的股權,同時將持有康愛多4%股權的表決權委托給醫云科技行使,股權轉讓對價為7.48億元,增值率493.49%。
不過相比于2019年太安堂開始轉讓康愛多股權時,此時康愛多估值已大幅下降。2019年股權評估值30.51億元;2020年評估值降為25億元;而此次以2020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評估值為15.95億元,兩年時間評估值將近腰斬。
從康愛多前幾次的股權轉讓的份額來看,太安堂的行為更像是“擠牙膏”,這次大手筆轉讓主要與其業績表現有關。
財報顯示,2018-2020年,太安堂中成藥制造業務營收分別下降18.31%、4.12%、30.51%。2020年營收為3.99億元,三年降幅達45.64%,凈利潤下降至2222.6萬元,三年下降92.41%。今年一季度,太安堂凈利潤更是虧損5900萬元至6800萬元。
另外,太安堂及其子公司自有產品通過康愛多所產生的銷售收入占康愛多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為3.53%,僅0.99億元。由此看來,太安堂收購康愛多初衷是為借助康愛多醫藥電商的優勢,做強公司中成藥產品的市場規模,這個設想并不成功。
同時,太安堂還面臨10億元的公司債到期壓力,截至去年底公司貨幣資金僅2.05億元。償債壓力或是太安堂出售康愛多股權的主要原因。本次交易完成后,太安堂稱將剝離原有的醫藥電商業務,以償還到期債務和補充經營流動資金,將有效緩解目前運營資金壓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康愛多是太安堂重要子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8.10億元,占上市公司營收的78.44%。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2020年度的營業利潤為534.48萬元,較交易完成前下降87.36%。
賣藥真香!醫聯“跨界”醫藥圈
公開資料顯示,成都醫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其核心業務是業界頗有名氣的醫生實名制社交平臺——醫聯。目前,醫聯平臺上匯聚了全國超過80萬實名認證醫生和5萬余名簽約醫生,覆蓋了肝病、糖尿病、HIV、腫瘤、腎病、心腦血管、兒科、精神心理、呼吸哮喘等多個慢病領域。
公司自成立開始,相繼獲得紅杉中國、騰訊、中電健康產業基金等資本的投資,融資額超過40億元,估值預計突破20億美元。
從其發展歷程來看,醫聯已經從醫生社交平臺轉型為互聯網醫療平臺,聚焦于互聯網慢病管理的權威診療和完整全流程管理服務。
不過對于慢病管理這個賽道,已經成為了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們爭搶布局的“紅海”。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驅動,另一方面則是衛健委等部門的利好政策,鼓勵“發揮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慢性病復診及藥品配送服務。”
為抓住機遇,從1藥網到京東健康,巨頭紛紛加入慢病管理的競爭,一場行業較量愈加白熱化。而競爭者之一的京東健康,也于去年12月8日正式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超過阿里健康,資本市場留給慢病管理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對于醫聯而言,如何加強其慢病業務的護城河,以抵抗新入局者的競爭,為上市做準備,成為最為迫切的任務。
而“醫+藥”全生態鏈的打法也成為當前各大互聯網醫療企業構筑護城河最有力的武器。事實上,醫聯早已控股以醫藥電商為主的京衛大藥房。不過,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贏利能力,抑或商業模式上,康愛多對醫聯的戰略布局更具價值。
太安堂年報顯示,2019年和2020年康愛多營收分別為30億元、28.10億元,凈利潤為2058.78萬元、3157.31萬元。數據顯示,去年康愛多在中國藥品零售企業電商經營子榜中排名第三位,僅次于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規模位居前列。此外,康愛多通過E+藥房合作的線下藥店超過5萬家,康愛多總注冊會員7651萬。
對康愛多而言同樣也是利好,受益于醫聯龐大的醫生資源,其目前大力推進慢病管理也將會與醫聯產生更多互聯和業務融合,雙方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有分析認為,隨著藥品市場的持續擴容,尤其是伴隨著疾病譜向慢病和癌癥等需要長期用藥的病種轉移,藥品利益成為了各方爭奪的焦點,藥店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