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了關于修改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提出“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等八條不良反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禁忌癥部分,第一次明確了“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公告一出,頓時讓“茵梔黃”三字陷入了輿論的旋渦。
由于很多寶寶在住院期間都曾使用過茵梔黃口服液,“茵梔黃被禁用”的消息使很多家長非常著急。有的媽媽在朋友圈呼喊:“寶寶,爸爸媽媽對不起你,讓你吃了對你不好的藥”;有媽媽懊悔自己“沒有做好功課,應該堅持不給孩子吃藥!”
不過,記者經過采訪后發現,原來很多家長都陷入了誤區。國家食藥監局這次禁用的是茵梔黃注射液,而新生兒在住院期間使用的絕大部分是茵梔黃口服液。
“中成藥注射液由于加工工藝的不同,有可能會使雜質、沉淀物進入人體,因此存在不少風險,這也是國家食藥監局對其禁用的原因。事實上茵梔黃注射液因為這一原因,在臨床上早已不使用。至于口服液,安全性要高很多,也不在禁用之列,家長們無需過分恐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解釋說。
不過同時也有新生兒科專家提醒,新生兒、嬰幼兒用藥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中藥、中成藥,“能不用的盡量不用,能用一種的盡量不用多種。”
茵梔黃注射液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列入“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名單
新聞回放
茵梔黃注射液被禁止用于新生兒和嬰幼兒
8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了關于修改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提出“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等八條不良反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禁忌癥部分,第一次明確了“新生兒、嬰幼兒禁用”。
公告一出,頓時讓家長們陷入恐慌。這是因為,不少新生兒在住院期間都曾因為黃疸使用過茵梔黃口服液褪黃,一聽“茵梔黃被禁用”,頓時炸開了鍋。
陳女士剛剛在廣州某知名三甲醫院生完寶寶,“孩子出生第二天兒科醫生就給開了茵梔黃口服液,住院期間基本每天護士都來喂一次,出院時醫生還給開了藥帶回家,叮囑要再吃一周。”陳女士表示,得知國家食藥監局對這類藥物發出禁用的公告非常擔心,“我當即就打電話到醫院查詢,得到的回復是:國家食藥監局禁用的是茵梔黃注射液,而醫院給新生兒使用的是茵梔黃口服液,兩種藥物的給藥途徑不一樣,口服液不存在安全性的問題,不在禁用之列。”
醫院的解釋讓陳女士懸著的心稍稍放下,但是她還是很擔心,同時也很不解:既然口服液是安全的,那注射液被禁用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吃過這種藥到底有沒有損害?
專家釋疑
茵梔黃口服液沒有被禁用
帶著陳女士和一眾家長的疑慮,記者采訪了張又祥。
“我們這幾天也接到不少家長的咨詢電話。其實大家都陷入了一個誤區,本次食藥監總局對患有黃疸的新生兒禁用的是茵梔黃注射液,而非醫生常常給寶寶開具的茵梔黃口服液,兩者是不同的。”張又祥說。
從國家食藥監總局查詢可知,茵梔黃分為注射液、軟膠囊、口服液、泡騰片、顆粒等不同劑型。根據茵梔黃口服液的說明書,其功效是: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癥見面目悉黃、胸脅脹痛、惡心嘔吐、小便黃赤;急、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有兒科醫生告訴記者,茵梔黃是一味老藥,臨床使用多年。茵梔黃用于成人時,主要是針對黃疸型肝炎,有降低轉氨酶的作用,而用于新生兒黃疸則有降膽紅素,促進膽紅素排泄的作用。
“新生兒黃疸不應使用茵梔黃注射液,但茵梔黃口服液還是可用的。”張又祥指出,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學組曾經就茵梔黃口服液對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和安全性做過一項全國大樣本多中心研究,結論是這個藥療效明確,副作用不明顯。
記者又采訪了多家醫院的新生兒科醫生,他們普遍反映,茵梔黃口服液和顆粒臨床上用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目前來看沒有發現明顯的副作用,還是比較安全的。“主要是會引起腹瀉,但一停藥就好了。臨床醫生給新生兒一般按照四分之一的劑量開藥,如果出現腹瀉,醫生會要求減少到五分之一”。
詳細解讀
注射液和口服液有何不同?
那么,茵梔黃口服液和注射液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兩者的配方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在成分上大同小異,可能每個廠家在某些添加劑上有一些細微差別,另外制作工藝上的話,注射劑的標準要高一點。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進入人體的渠道不同——一個是口服用的,一個是注射用的。”張又祥指出,正是這一點導致了茵梔黃注射液被“打入冷宮”,“即使沒有公告之前,茵梔黃注射液早就不在臨床用了,而茵梔黃口服液仍可以放心使用。”
為什么茵梔黃注射液被舍棄呢?
原來,很多中成藥注射劑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原料,加上制作工藝不到位,會使藥品純度不夠,所含雜質難以剔除干凈。“簡單的說,就是好的、壞的東西不加甄別,直接注入血管中,這樣很可能會產生比較嚴重的毒副作用。”張又祥解釋說,“但是口服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經過嬰兒腸胃的消化、過濾、排泄以及肝臟的解毒等各方面因素作用,雜質大部分都被排出體外了,最后進入到血液中的藥物成分就比較安全放心。”所以,現在對于患有病理性黃疸的新生兒使用茵梔黃口服液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之前一直擔心寶寶的媽媽們可以松一口氣了。
不過,茵梔黃口服液也并非適用于治療所有新生兒黃疸,張又祥提醒說:“因為廣東地區出現G6PD缺乏癥的情況比較多,茵梔黃口服液里面的金銀花成分可能會引發患有此病癥的小孩的溶血,如果我們碰到這種情況,就會謹慎使用或基本不用。所以家長們也不能亂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為何茵梔黃注射液被禁用會在家長群中受到高度關注?
這是因為茵梔黃是新生兒黃疸的常用藥物,而新生兒黃疸又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曾經歷過。
那么,新生兒黃疸到底是什么?家長該如何看待和應對呢?
專家介紹說,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在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病癥,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如果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5~7mg/dl,即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專家指出,患有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兒除了有輕微食欲不振外,沒有其他臨床癥狀。膽紅素不超過12毫克每單位的生理性黃疸,出院回家后也只需要觀察,不需要治療。“便秘的寶寶黃疸消退會比較慢,這個時候多吃母乳促進排泄,有利于寶寶自然恢復。”
但如果寶寶21天甚至28天后膽紅素還未恢復正常,黃疸持續不退甚至有加重跡象,同時寶寶出現哭鬧增多、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燒嘔吐等現象,要及時送醫。“如果超過15天,膽紅素還超過12毫克以上,就需要用藥干預,15毫克以上則需要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