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秦懷金,國家藥監局副局長趙軍寧,國家藥典委常務副主任委員邵明立,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陳凱先、饒子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張伯禮、李蘭娟等就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賽柏藍將現場討論的部分中醫藥熱點問題呈現出來,供各位讀者學習參考。
01
中醫藥發展環境“前所未有”
政策環境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國家藥監局副局長趙軍寧現場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強化藥品安全監管、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以及促進“三醫”協同發展的治理做出新的戰略部署。中醫藥傳承創新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戰略機遇期。
中醫藥主管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把2023年確定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奮進之年。
2023年2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從醫療端的基礎設施、人員配備,資源傾斜,以及優勢病種的挑選,到全面提高中醫藥質量,加強中醫藥療效研究等方面釋放產業利好。
會議現場的多位專家表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好環境前所未有。
另一方面,后疫情時代,人們的健康需求空前釋放,對中醫藥優質服務需求也日益旺盛。
02
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關鍵問題”
機遇面前,中醫藥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此前就有專家對賽柏藍表示,中醫藥政策從大環境看都是利好的,但是中藥進院、院內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秦懷金現場指出,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挑戰和短板:
(一)中醫藥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突出表現在中醫藥優質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中西醫協同不夠、中醫中藥協同仍需加強;(二)人才科技支撐不夠。中醫藥領域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不足,基層人才缺乏,中醫藥科技創新仍然是中醫藥發展的短板;(三)中醫藥多元價值釋放不充分;(四)中醫藥發展的政策落實仍需做出艱辛的努力。
中國工程院王辰副院長進一步提出,中華民族的中醫藥是體系保存比較完整和完備的一套體系,而面對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怎么能找準定位、把握方向,是擺在中醫藥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現場演講中也提到,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面臨幾個關鍵問題。
(一)中藥材質量問題。人們普遍認為藥材的質量堪憂,現在開始提出無公害中藥材;
(二)臨床高級別證據不足。中藥有幾千年的應用歷史,但現在“有效”要拿出證據,上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世界要以開放的頭腦接受傳統醫藥,而傳統醫藥要被廣泛接受依賴于療效的肯定,其中的關鍵環節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三)中醫藥標準制定基礎薄弱。中藥走出去關鍵靠制定標準、標準引領。要引領中藥的發展,靠的是標準,但是制定的標準數量還遠遠不夠。一輛汽車的標準有2萬項,中醫藥的標準只有80幾項,太少了。當然要加強標準制定、更要加強標準的執行;
(四)中醫思維薄弱,人才培養不足。中醫的關鍵在中醫思維——包括: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辯證思維、動態求衡。現在“強化中醫思維”已經形成共識,如何去培養是一個問題。中藥研究一定要突出中醫思維,讓現代技術為我所用。
03
中醫藥產業的“幾大挑戰”
張伯禮指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密不可分,產業支撐了事業的發展,事業的發展推動了產業的進步,兩者是手心手背。近十年來,中醫愈發感到中醫藥產業的重要,“產業給我們提供炮彈、我們來打仗。如果沒有炮彈,這個仗怎么打?”